寒冷的冬天,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,是開心不過的事,既可以清潔身體,又能消除疲勞。但是,你知道嗎——如果冬天洗澡的方式不對,不僅不能讓人舒服,反而會導致疾病。
真的假的?洗澡還能洗出???
這不是危言聳聽,實際上很多人在洗澡后出現(xiàn)低血糖、頭暈、血壓異常等狀況,嚴重的甚至突發(fā)心梗、腦卒中。
哪些錯誤的洗澡方式會傷害我們身體呢?今天就跟隨小康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1、天氣冷,多沐浴一會來驅(qū)散寒意,讓身體暖和些。
錯誤!
洗澡時熱水會對皮膚產(chǎn)生較大的刺激,延長沐浴時間會加大對皮膚的傷害。長時間浸泡在水中,皮膚容易起皺,損害肌膚。尤其對于體質(zhì)較弱的中老年人,洗澡是一項高消耗的體力活動,在高溫、高濕、密閉的環(huán)境中時間過長,極易引發(fā)休克等意外。
建議:我們應該合理控制沐浴時間,一般盡量不要超過20分鐘。
2、運動過后一身汗,先洗個澡。
千萬別!
在激烈運動后,皮膚血管比正常情況下有明顯擴張,皮膚血管中的血液流量大為增加,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流量則相應減少。
運動后洗澡會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,血液會迅速流向體表皮膚,可能導致大腦供血量迅速降低,從而引發(fā)暈厥。
建議:避免不必要的風險,不要在運動后立即洗澡,休息30分鐘以上再洗澡。
3、天太冷了,洗澡水要放熱一點。
不要!
過高的溫度會使毛細血管擴張,加重心臟負擔,腦部缺氧導致頭暈等不適癥狀,尤其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存在著安全隱患。
建議:冬季水溫控制在 38~41 攝氏度之間較為適宜。
4、家里沒暖氣,洗澡要趕快沖進浴室。
不行!
冬天天氣寒冷,剛進入浴室冷空氣會令我們體內(nèi)的血管急劇收縮,讓血壓升高。當熱水放開的時候,身體又會迅速升溫,導致血壓再次波動。這一冷一熱的變化,讓我們的血管像潮汐一樣承受著巨大的沖擊力。如果身體有動脈粥樣硬化,甚至有可能引發(fā)斑塊脫落,從而堵塞血管或?qū)е履X血管破裂,引發(fā)腦卒中。
建議:沒有暖氣的地方,洗澡前先熱熱身,比如原地踏步、扭扭腰,并提前幾分鐘打開浴霸。
看完文章小康康也不禁感慨:洗澡這件看似尋常的小事,居然有這么多學問和講究。健康就藏在我們?nèi)粘I畹拿恳粋€細節(jié)之中,它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(guān),需要你的珍視。